0516-66627166
 
 
塔机信息网 » 资讯 » 市场分析 » 正文企业新闻 行业新闻 企业专访 市场分析 视频分享 技术应用 展会资讯 行情动态 政策法规 

精准发力促投资 释放潜能稳增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7-29  浏览次数:295
 精准发力促投资 释放潜能稳增长

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力打好投资组合拳、改革投融资体制、纵深推进“放管服”,助力经济实现稳中向好

 

  重大工程建设布局从“7+6+3+1”到谋划拓展为“11+6+3+1”,创新投融资机制从大力推广PPP模式到探索加强政企银社对接,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从中央层面“横向联通”到年底前与地方“纵向贯通”……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下行的压力,作为国家重要宏观调控部门,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打好投资组合拳、改革投融资体制、推进“放管服”方面也是“蛮拼的”,条条举措定位精准、直击要害,有效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经济实现缓中趋稳、稳中向好。

四两拨千斤 打好“投资牌”

  重大工程建设是促投资稳增长的“牛鼻子”。继推出七大类投资工程包后,6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再推城市轨道交通和现代物流两大工程包。近期还将择机推出新兴产业、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等两个新的工程包。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速度提升至11.4%,增速与1月~5月持平,呈现了缓中趋稳的态势。

  投资再次提速的背后,多领域重大工程包作用明显,显示出中央对投资进行优化,且加速盘活存量资金的决心。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司长许昆林对本报记者表示,“我们有信心打好这张‘投资牌’。目前,就是要把握好力度与时机,选择好路径,发挥出投资的最大效应。”

  前不久,安徽定远县江巷水库工程相继迎来重大利好,5月通过国家立项,6月顺利成为全国首批12个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的试点项目之一。

  据了解,进入到5月以后,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施工季,重大工程在建项目复工,推进速度明显提升。在加快重大工程建设一系列措施的带动下,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9.1%,是支撑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

  许昆林说,与以往的投资领域相比,这一轮投资着力加大重点领域有效投资,充分发挥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多重作用。主要考虑是否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意义,是否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否有利于调结构、补短板、加强薄弱环节建设,是否有利于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等。

  “今年初,湖南老家高铁终于通车了,当天就能到家,大大降低了时间成本,已成为回家的首选交通工具。”在北京工作的刘女士感慨地说。这是投资领域扩大,步伐加速,带给老百姓最直观的感受。

  每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约5000亿元,还不到全社会投资的1%,如何发挥预算内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将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需要谋略也需要决心。

  6月17日,国务院第95次常务会议提出了一系列促投资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在4776亿元的投资基础上,中央又增加了超过10%的中央投资。对此,许昆林表示,增加安排的中央投资突出补短板,重点投向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棚户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粮食仓储设施、农房抗震改造、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城区老工业区和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等领域,同时将带动更多地方和社会投资。

创新投融资 引入资本“活水”

  交通基础、公共服务等六大基础设施领域面向社会资本全面放开,让社会资本“看得见”;改革重点领域投融资方式,让社会资本“进得来”;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对社会资本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让社会资本“留得住”……今年上半年,重庆市出台《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实施意见》,通过三大着力点做足经济发展动力。其中,1月~4月,全市民间投资1660亿元,增长15.6%,有效激发社会投资积极性,推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进程。

  观一叶而知时变。经济步入新常态以来,从“投资”向“投融资”转变,逐步成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投资方面工作的主基调之一。为了增强地方政府投资能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5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通知,提出充分发挥企业债券融资功能支持重点项目建设,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债券用于投资建设。

  不久后,为了简化发债审核审批程序,扩大企业债券融资规模,降低发行门槛,国家发展改革委进一步补充说明,允许企业使用不超过40%的募集资金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营运资金。

  “从5月下旬开始,我们分赴开发银行、工商银行、社保基金理事会、中国人保等14家金融机构进行上门沟通对接,了解金融机构支持投资项目的进展情况,并研究了下一步解决方案。”许昆林说,本次对接得到了金融机构的积极响应,目前双方正在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

  创新投融资机制对于棚户区改造这块投资难啃的“硬骨头”作用尤为明显。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共支持发行涉及棚户区改造项目的企业债券320亿元,继续加强与开发性金融政策的衔接,其中核准用于棚户区改造的“债贷组合”债券20亿元。上半年,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已开工455万套,其中棚户区改造开工343万套,占年度目标任务的59%。

  “目前,安徽省向社会公布两批共87个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示范项目,估算总投资2000余亿元;127个项目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PPP项目库,项目个数和总投资均列第一。”安徽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

  把握主要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抓住主要环节,一子落而满盘活。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在以往民间资本较少进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民资投资稳步增长。其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32.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同比增长24.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同比增长25.5%。

  5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门户网站推出了国家部委层面第一个PPP项目库,涉及1043个项目,总投资1.97万亿元。而对于此前有关PPP项目落地少、落地难的质疑,许昆林表示,推广PPP模式是一个慢变量,从项目发布到最终签约,需要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深入沟通、多轮谈判,需要经过一个过程。

  国开金融投资委员会副主席修军认为,“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无疑是应时之举、双赢之措。虽然PPP模式的政策和应用模式仍在探索阶段,各地政府和各领域企业仍在不断实践,但该模式被业界普遍看好,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记者了解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安排一定规模的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用于支持开展PPP项目的规划编制、编制和评估PPP项目实施方案、决策咨询、效益评估等前期工作,加快PPP项目的实施进度;发布一批PPP项目的典型案例,通过示范引导各地加快项目推进速度。同时,将会同全国工商联召开PPP项目推介会,通过搭建平台,引导和推动民营资本与PPP项目有效对接。

不松劲不懈怠 审批再“瘦身”

  6月1日,内蒙古宝力根煤业有限公司成为第一个进入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进行项目审批的公司。目前,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中央部委组建的这个在线平台,已实现住建部、国土部等16个部门的联通,51个项目正在进行在线审批的内部试运行。

  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将项目核准和审批由串联改为并联成为现实,部门同步办理,同步推进,并对办理时限都有监督提醒。年底前,这个在线平台将进一步与地方“纵向贯通”,实现“平台受理、在线办理、限时办结、依法监管、全程监察”,实现“制度+技术”的有效监管。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这样公开透明,一网办理审批项目的过程,大大节约了项目申请人的时间,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也充分体现了改革的精神。

  这是一场灵魂深处的革命,一次自上而下的洗礼。近年来,我国着眼于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有限”政府,简政放权不松劲、不懈怠,改革红利逐步实现再积蓄、再释放,为新常态注入新动力。

  其中,投资审批制度进行改革以来,中央层面政府核准的投资事项两年来共减少76%。2014年年底共取消了18项涉及企业经营自主权、没有法律依据的前置审批,而今年又对有法律依据的20多项前置审批进行清理,保留两项半,即用地预审、规划选址意见及重特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其余改为后置审批、部门内部征求意见或者通过修法予以取消。此外,清理相关中介服务18项。

  记者在梳理中发现,今年1月初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起草的《政府核准和备案投资项目管理条例》,目前征求公众意见已结束。经过半年的努力,该条例的送审稿已完成并正式上报国务院。“条例对于推进落实政府对企业投资自主权,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实现便利高效服务和有效管理,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许昆林说。

  放得下,还要接得住管得好,一直都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对简政放权强调的重点。记者了解到,今年3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从创新管理入手,明确了建立纵横联动协同监管机制的主要要求和原则,特别提出要通过合理划分管理权限、部门主动协同放权和进一步提升地方政府承接能力,确保接得住管得好。

  激流勇进,顺势而上。“要着眼1%,放眼100%,把占不到1%的预算内投资管好用好、优化结构的同时,放眼做好促进全社会投资工作。” 许昆林表示。

  对于下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方向,许昆林表示,要坚持把是否有利于企业、百姓办事便利化作为检验投资审批制度改革成效的基本标准,打掉市场主体投资创业的“拦路虎”。

  一方面,改革企业投资项目管理制度,确定企业投资主体地位,企业投资项目由企业自己决策、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区分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继续完善政府投资管理制度,严格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创新政府投资安排方式,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

  另一方面,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展投融资渠道。同时,坚持放管结合,不断优化服务。突出监管重点,落实监管责任,创新监管方式,实现协同监管。加快推进投融资立法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定中有谋,稳中有力。在经济减速换挡、转型升级中,创新投融资方式,放开投融资领域,引入社会资本活水,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已经成为新常态下撬动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能的新引擎。

  (来源:中国改革报 记者:李韶辉 实习记者 何玲)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新闻视频

 
七月DT模板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苏ICP备15022414号-1by:徐州网络公司